金寨县张冲乡:加工上台阶“竹海”变财源
“这几年,政府每年给我们发放特色产业奖补,搞毛竹和茶叶产业,生活逐渐好了起来,也摆脱了贫困。今年,家门口又盖起了竹制品加工厂,因为是脱贫户,我优先应聘到厂里上班,每月能挣3000多块钱。”近日,记者在金寨县张冲乡黄畈村大冲村民组采访时,正在竹制品加工厂忙碌的村民刘小俊高兴地说。
刘小俊所说的竹制品加工厂,就是占地2400平方米的金寨双棱竹制品加工厂。该厂今年2月份正式投产,主要生产出口集装箱底板、桥梁板等,每天消耗毛竹超过60吨,产品销往福建等地。投产以来,销售额已达1000余万元,带动当地60余人就业。
张冲乡位于金寨县东部山区和库区,毛竹和茶叶是当地两大特色资源。全乡拥有毛竹5万余亩,年产毛竹120万根,1998年被省林业厅命名为“安徽竹乡”。
“前些年,通过发展茶竹产业,带领群众摆脱贫困。接下来,将继续做强做优茶竹产业,尤其在竹子加工上再发力,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张冲乡乡长朱永章告诉记者,一方面政府正在推进竹制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一方面在培育本土经营主体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实力企业,把产业规模做上来。
该乡整体谋划毛竹产业体系,积极申请产业发展项目资金,采取“政府建、企业租、群众享”的方式,在黄畈村建设竹制品加工园。该产业园从2020年12月动工以来,共申请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占地16000平方米的园区厂房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已有两家企业入驻,另有1家企业已签订预租合同,待厂房建成后随即入驻。该乡的流波村、官田村等地,建了分散式竹制品加工厂房5000余平方米。
在培育10多家本土经营主体的同时,该乡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和部分竹产业知名企业,先后赴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引进了鑫岭竹业、聚兴竹业、双棱竹业等5家毛竹加工企业。
金寨县出台了2021年度毛竹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对年加工本县毛竹5万根以上的竹材半成品加工企业,根据年度加工量进行奖补,每吨奖补25元,2022年计划提高至每吨30元,一家企业奖补蕞高不超过20万元。同时,计划对2022年度新购技术水平先进,单台(套)价格不低于5000元的新机械设备,按购买机械价格的20%进行奖补,一家企业奖补蕞高不超过50万元。“这些好政策,我们会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朱永章说。
“前些年,由于信息、交通等条件限制,当地毛竹仅用于制作竹筷、竹签、简易竹编等产品,附加值低。”朱永章告诉记者,通过引进新型竹制品加工企业,升级制作技艺,丰富产品种类,开发出了竹地板、竹灯具等特色产品,并利用竹产区的竹尾、竹枝、竹粉等下脚料,加工新型环保颗粒炭,提高毛竹利用率。
该乡流波村村民高明曾在江浙一带打工6年,2008年返乡创业,成立安徽金流竹艺有限公司。“家乡毛竹资源丰富,把它科学利用起来,就是一笔可观的财富。”高明告诉记者,公司成立后,有很多年只做毛竹粗加工,生产竹筷、竹签,产品没有特色,市场竞争力弱。“去年12月份,我与浙江台州一家知名公司合作,致力产品改良和工艺升级,生产灯具、水杯、笔筒、新潮竹编等竹工艺品,产品出口至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年产值近300万元。”
毛竹产业上台阶,竹农收入“节节高”。竹制品加工业发展,大大拓宽了竹子的销路,毛竹不愁卖,价格也有所上涨,近年稳定在每吨500元左右。家门口的竹制品加工厂在带动村民就业上发挥了大作用。张冲乡黄河村方岭组村民高永财家有毛竹80多亩,近几年卖毛竹每年收入8000元左右,他还在安徽金流竹艺有限公司上班,每月工资3600元。
“‘十四五’时期我乡将以国家竹藤研究中心金寨分站建设为契机,持续把毛竹作为主导产业,加大项目投入,激发产业活力,真正让小毛竹‘长’成带富一方的大产业。”朱永章表示。(安徽日报农村版记者冯长福通讯员王俊杰)
工人日报 安徽年均减贫百万人何以实现?
张昌尔主持召开省政协党组扩大会议和主席会议
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系列谈 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创新发展 铜陵有色放异彩
【蕞美奋斗者】李朝阳 驻村8年点亮脱贫之路
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办向九市发通知
【徽风】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系列谈
郑重声明:1、凡安徽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icon-all”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安徽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如有任何版权问题 请联系: 电话
版权声明:本文由安徽六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