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聚焦强链延链补链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淮南市重点发展核心产业之一,截至10月份,淮南市有规模以上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22家,其中2家为上市公司。生物医药产业规上企业实现营收48.9亿元,同比增长2.08%。新增签约项目18个,金额40.17 亿元,同别分别增长80%、240.4%。已投产项目6个,金额 11.21亿元。
抓产业布局优化。加快推动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医药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行动,编制医药产业链图谱,聚焦产业基础,明确3项发展目标,规划5项实现路径,提出7条保障措施。明确“一核引领、两极支撑、一带联动”的生物产业发展布局,即以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产业发展核心,依托淮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寿县经开区空间资源优势,与淮南经开区形成相互支撑的产业布局。同时与田家庵区、潘集区、大通区、八公山区、谢家集区等县区形成联动发展。
抓产业要素保障。推进市经开区化工园区扩区,近期规划扩区面积1.27平方公里,中期规划扩区面积3.17平方公里,远期规划扩区面积5.36平方公里,日处理 3 万吨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营,道路、供水、供电、蒸汽等配套设施日甄完善。积极拓展生物医药承载区域,布局凤台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59平方公里)、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园区医药化工产业项目“招引”和承接。启东茂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淮南经开区医药化工中试生产基地项目已签约,建设连续化CDMO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完善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已建成标准化厂房39个、在建29个,总面积760万平方米,企业可以低门槛拎包入驻、轻资产运营。市政府每周一滚动调度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重大招商“三合一”项目,集中解决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抓产业项目“招引”。实行领导挂帅顶格推进,上下联动平台承载,专业招引智库辅助,组建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生命健康产业招商专班,明确牵头单位、成员单位、重点承接区域、招商方向、工作目标,实行招商专班与重点产业承接县区(园区)捆绑招商,建立健全“周统计、周通报、月调度、月考评”工作机制,通过驻点招商、展会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顾问招商等模式,招引项目、聚链成群。专班外出招商及接待来淮客商80批、220余人。举办了生命健康产业(重庆)招商推介会,聘请重庆安徽商会、东莞市安徽淮南商会、淮南温州商会等商协会负责人为产业招商顾问。
抓企业培育。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户、小巨人企业2户、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3户、省级工业精品3户,省级消费品工业“三品”示范企业4户。山河药辅入选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
抓营商环境优化。优化政务服务,采取照前帮办、证前指导、沉浸式服务模式,在生命健康产业项目签约后提供“保姆式”贴心帮办,对办理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邀请专家在企业注册、标准制修、质量管理等环节全程给予指导,在企业落地及日常监督检查中,设身处地了解企业困难和诉求,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举办2023年全市医药行业产销对接会,30家重点单位及企业代表受邀参会,涉及金额逾400万元。3户企业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6户企业被列入国家和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兑现省市奖补资金共计880余万元,争取国家专项项目首批批复资金750万元。
抓创新平台建设。已建成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省级院士工作站14个、安徽理工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省级技术中心2家、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绿十字市级技术中心1家。安徽理工大学研发的两款高端脑部医学影像设备,打破对相关成像技术的垄断,解决我国大型脑部影像医疗设备的“卡脖子问题”,其中核磁兼容型脑PET设备更是全球首发。安徽清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再生医学材料与精准医学技术转化”项目落户淮南高新技术开发区,该平台化技术为世界首创、国内唯一,将解决欧美国家上市同类产品原位凝胶以化工材料为基础并且生物相容性较差的关键问题。项目投产后,将对国际与国内生物医用原材料市场、水凝胶医疗器械领域、干细胞/药物凝胶载体领域产生革命性影响,并解决我国高端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多年来被欧美市场“卡脖子”的关键问题。科大福晴自主研制高场磁共振生产项目已签约。安徽歆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新质谱试剂盒研发生产、国产高端质谱仪器研发生产项目正在密切洽谈中。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屯溪路435号邮编:230022技术支持
网站标识码:3400000047
版权声明:本文由安徽六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