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互联网线上飘茶香——六安东河口镇合伙人陈良文
原标题:玩转互联网 线上飘茶香——六安东河口镇合伙人陈良文
中国人喜欢喝茶,也爱茶。是因为茶浓缩着做人的风骨。一路清香,不管你是得意抑或失意,一杯茶在手,总能尝出不同的芳香味道。人生如茶,一开始也许很浓,再冲一次 正好,继续冲泡,那就是在品味人生。
六安很早就是中国产茶地之一。因具备适合茶叶生长的环境,大别山区在东晋时期就开始生产茶叶了。
东河口镇位于六安市金安区南部,东与舒城接壤,西与霍山毗邻,北与皖西大裂谷景区交界,总面积160.5平方公里,一直也有种植茶叶的传统,但都是村民们利用田地的“边角余料”来种,面积小、分布散。不过自六安市金安区东河口镇大地茶厂开办之后,当地的茶叶发展有了新的转机,“当时我的想法是,先在当地开办一个茶厂,然后逐步推广当地的茶叶。”茶厂的负责人陈良文说,陈良文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主人公,他也是和沐东河口镇镇级合伙人。
陈良文是迈入不惑之年才开始创业的,十年的创业,给他贴上了不惑创业者的标签。
创业初期,茶厂选址的问题让陈良文颇费了一番脑筋。在经历了一番考察后,陈良文蕞终确定,茶厂就开在东河口镇,当地茶叶资源也十分丰富,山清水秀环境好,茶叶的品质和口感也不错。
2008年,陈良文的茶厂终于开办起来,虽然厂房面积不大,但在他看来,这是梦想启航的时刻。
但要真正做这生意,却不是件容易事,须得识茶,还要会品茶。好在陈良文创业之前一直在茶厂工作,所以对茶叶栽培、生长环境、采摘技术、加工工艺到茶叶品尝、鉴定知识等都有一定的了解,陈良文在茶叶方面俨然是一个“土专家”,并渐渐做出了名。
“发展茶叶那年,算得上是我真正开始创业的时候。”陈良文说,进入不惑之年,自己才开始创业,看上去比较晚,但是几十年的农村生活,让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说,其实他一直都有一个创业梦,所以茶厂对于他来说,就是梦想的开始。
经过多年的沉淀,更加清醒认识农村创业思路的陈良文发现,茶叶或许是改变自己和东河口镇村民发展的一个特色产业,这一次,他下定决心要好好干一番事业。
付出就会有回报,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茶叶品质是生命线,陈良文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于是,他亲自采摘嫩芽,对茶叶杀青、揉搓、烘干,一丝不苟地按科学的方法采茶、制茶。他为茶叶设计、申报了商标。
“一人富只是一棵树,大家富才能绿成荫”,这是陈良文的初衷,陈良文茶厂发展过程中,一直收购的是周边农户的茶叶,高峰时每天收购2000余公斤,解决了当地茶叶鲜叶销售问题。不仅如此,为了帮助农户提高茶园管护水平,陈良文还向农户传授种茶的专业知识,指导农户加强茶叶的种植改良技术,提高茶叶采摘水平,以便获得更多经济价值。
经过十年的经营,陈良文开发了一定的线年年底,在张店镇合伙人的推荐下,陈良文头部次听说和沐生活这个电商平台,在和沐工作人员的介绍下,他了解了和沐生活及和沐物流的运营模式及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陈良文知道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借着农村电商这股“燎原”之势,“走出”了大山,出现在更多都市人的生活中。所以他觉得这的确是一个扩宽自己茶叶渠道的好办法,去年12月份,陈良文也正式加入了和沐生活,随后,他的和沐生活超市也正式开始运营了。
“下一步我们打算借助和沐平台做大做强本地的茶叶市场,从茶叶鲜叶质量的源头把控,提高茶叶品质,进一步拓宽线上销售渠道。”陈良文表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进一步做到村民鲜叶有市场、收购质量有保障,带动农户共同致富。
眼见陈良文茶叶销路越来越好,东河口镇的村民也慢慢开始尝试着种植茶叶,“老陈致富不忘村里人,现在我们家只管种茶,只要把茶树上的鲜叶采摘下来交给老陈就行了,炒茶、销路都不用关心,现在光茶叶一项就为我们家增加数千元的收入。”一位当地村民告诉笔者。陈良文正用他自己的办法带动整个东河口镇走上富裕之路。
陈良文一直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赤诚惠民当作生活和工作的座佑铭。毋庸置疑,陈良文艰苦创业的精神将带领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迈向小康。
版权声明:本文由安徽六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