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经济开发区:把握机遇开放合作大力推进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
近年来,舒城经济开发区坚持“立足传统抓提升,围绕合肥抓配套”的发展思路,基于本地农副产品资源丰富、食品加工企业众多的优势,先后引进了新加坡的快乐蜂食品、必斐艾食品和来自香港的饕餮餐饮集团等食品行业外资企业,目前国际合作食品产业园建设已初具规模,为进一步提高开放度,该区把握机遇、开放合作,大力推进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
一、提高政府开放水平。高质量做好政府职能转变,变管理为服务。一是“筑巢引凤”,通过产学研结合、校政企合作、科技孵化器等途径大力引进高等级人力资源,搭建培训平台,为政府服务提供智力支撑。二是推进“一枚公章管到底”,简政放权,在减少审批环节的基础上,提高政府内部信息共享率,健全综合管理体系,为政府服务提供内部支撑。三是大力推进“新基建”,做好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的深度对接,既不舍本逐末,也不形式造景,提前谋划5G基站、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政府服务提供规划支撑。
二、加强融资开放力度。一是实施政府资本与民营资本“双轮”驱动,深化PPP模式在公共基础设施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减轻政府财政预算负担,减少投资风险,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公共服务。二是鼓励支持园区内的优质企业拓展融资方式,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上市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为投资者们创造“空气清新”的投资环境。
三、扩大产业开放优势。利用已有的外资侨资企业优势,重点进行链式招商,围绕核心产业和优势产业,持续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完善地区制造产业链,形成集群优势,降低货物运输成本,提高对外议价优势。针对传统产业,通过开放产业引入外资企业,倒逼落后和产能过剩企业、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等转型升级,“腾笼换鸟”,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当今,开发区作为国际合作和产业开放的头部平带,必须重点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园区,才能为经济发展赋予新动能,才能借八方之力共同应对未来挑战。(赵苗苗)
******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广告服务热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本网法律顾问:安徽大别山律师事务所 李忠诚
版权声明:本文由安徽六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