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农讯科技助力桑基鱼塘产业复兴
桑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人民创造的一种农业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栽桑。
桑基鱼塘产出的蚕丝、水产品都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更曾创造“一船生丝去,一船白银回”的辉煌,作为“丝绸之路”的一隅在广东省盛行了400多年,有利地支撑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上世纪八十年代,珠三角桑基鱼塘被列入联合国粮农组织“蕞佳生态系统”,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桑基鱼塘为“世间罕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大力推进,珠三角农民纷纷洗脚上田,种蚕养桑业受大气污染、效益下降等因素影响也逐渐向外迁移,传统的桑基鱼塘面积几近绝迹。近年来,高投入高产出的渔塘精养模式快速发展,经营者普遍重视鱼塘而轻视基面,导致基面初级生产力很低,基塘空间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基少水多,相当一部分基塘系统已演变为单纯的水产养殖场。2创新驱动桑基鱼塘复兴之路
新时期,如何发挥基塘系统的高效生态功效,是珠三角基塘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廖森泰研究员提出了“绿色基塘农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旨在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基塘农业生产技术进行改进提高,建立绿色、生态的基塘农业创新模式,指导珠三角地区基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利用自主研发的蚕桑综合利用成果,对传统桑基鱼塘中各环节相关的物质、生物和文化资源进行综合高效的开发,开展桑椹、桑叶食药用加工,利用蚕桑生态饲料进行水产养殖和蚕沙生物肥改土,通过种养加结合及适度开展休闲旅游,建立了新型桑基鱼塘模式,开启了珠三角桑基鱼塘复兴之路。
项目单位集成了优良桑树品种、蚕桑资源食药用加工、蚕桑生态饲料养鱼、蚕沙生物肥料等成熟技术,并筛选应用优质的基塘种养品种和高效的配套种养技术,配合拓展特色休闲旅游的模式,形成了独特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效益的多元化桑基鱼塘系统,提高了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包括桑叶茶、桑叶菜食用加工技术,桑叶降血糖、降血脂、减肥等功能挖掘技术,桑枝种菌种花技术,桑叶青贮、蚕蛹蛋白等饲料加工及生态水产养殖技术,蚕沙肥料化加工及改土技术等,构建出新型的蚕桑生态循环体系,同时,依托珠三角历史悠久的基塘农业与蚕桑文化,以水乡自然风光与基塘农业景观为基础,打造具有深厚岭南农耕文化内涵的休闲农业。
3多元化发展助力基塘农业重焕生机
随着人们对美好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强,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根植于人心,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走进乡村、融入自然的休闲农业的发展,为基塘生态循环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基塘生产可提供大量新鲜安全无公害的农、渔、牧产品;
●通过展示和体验基塘农业的模式与文化,寓教于乐,宣扬自然生态、民风民俗、农业科技等科普文化知识,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好去处。
基塘农业系统的水陆边缘效应显著,具有物质循环零废料、水土涵养、美化景观环境、营造湿地小气候、为丰富微生物生存提供条件等突出的生态价值。
资本再次密集“攻入”社区团购:始于团长,终于供应链
湾区农讯 科技助力桑基鱼塘产业复兴
龙宗智法学与史学印证方法比较研究
生鲜十年,水大鱼小(三):弯腰捡钢镚的生意,经不起资本和野心的过度催化
罕见:******罪再审检察院申请撤诉,法院不予准许,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版权声明:本文由安徽六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