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岭乡高湾村:小垫肩垫起乡亲们的产业致富路
在金寨县桃岭乡高湾村的小山村里,有一位叫刘静的返乡创业人士,她今年44岁,是土生土长的桃岭乡高湾村人,1997年17岁的她初中毕业就外出务工。在江苏她头部次接触到服装制造领域,一向好学的她,没有简单停留在打工的基础上,她做了一个打工有心人,悄悄的记录了江苏服装厂里的每一道生产工序、机械型号、货源输出等一些关键流程。心中有梦想,行动有力量。经过5年的工厂务工学习,她已经完全掌握了全套生产流程及销售渠道。
2002年,她在苏州市开创了苏州市太发服饰厂,至此,将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了自己的工厂里。联系销售渠道、定期学习先进的技术,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她的服饰厂逐渐走上了正轨。她采用先进的机器设备,严谨的生产管理,主要从事各类中高档服装垫肩研发、生产、销售业务,产品以其质量优良,价格合理,服务周到,交货快捷,搏得国内外服装界人士的青睐。产品远销美、德、日等国家及港台地区,深受用户一致好评。
2018年,桃岭乡高湾村党支部书记杜鹏找到她,希望她能够带着自己工厂供货渠道和技术回乡,带领家乡贫困的留守妇女创业就业,由村里牵头帮助落实厂房。家乡盛情邀请,让她辗转难眠,考虑到家乡交通、设施、人员技术、产业链各个方面都没有苏州便利和成熟,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发展,但是回想起年幼时家人和村里的小伙伴,因为当年没有知识、没有就业机会,有的到现在还饱受贫穷的折磨,她蕞终下定决心回乡创业,为家乡的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岗位,实现自身价值。
2019年9月刘静回到了家乡高湾村,在金寨成立新公司——金寨欣畅服饰辅料有限公司,一开始没有厂房就利用村里提供的闲置旧房子,改造一下,做了一个简好厂房,刘静投入200万元,购买了机械,招收了头部批工人10多人,她自己手把手的教她们怎样制作产品,每一道工序都不拉下,那时她既是厂长又是技术老师,老家留守妇女长期没有进过厂,干不好,她就一遍一遍教,多费了很多材料,她知道她教她们的不是活计,是今后增收致富的门路。
为了真正把返乡创业人士留下来,当年,高湾村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项目,向乡政府申报了库区移民项目,经乡党委政府和县扶贫移民局多方论证,认为该项目带动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就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扶贫车间。在乡党委政府和县扶贫移民局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移民扶贫项目资金350万元,用于该厂重建厂房和仓库,刘静自己也再次投资200多万元用于基建,终于建起1400多平方米的厂房,扩大了生产规模,解决了60多人移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厂年收入达到500多万元,移民劳力每个月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并有3至4千元的收入,有专业技术、管理岗位的工人一个月能拿到5至8千元工资,村集体每年分红收入10万元。随后,刘静还与东冲村合作建立了分厂,带动更多的留守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版权声明:本文由安徽六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