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拟建现代渔业产业园打造渔业转型升级高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原标题:我区拟建现代渔业产业园 打造渔业转型升级高地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今日花都讯 据区农业农村局日前信息,我区将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全力创建现代渔业产业园,构建现代渔业“生产+加工+科技+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样板,探索适于珠江三角洲农村地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现代渔业产业园将坚持“有边界、无围墙”的开门建园理念,产业园位于炭步镇、花山镇、花东镇的水产养殖区域,以现代渔业为主导产业,核心区高标准现代渔业水产养殖基地3373亩,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渔业水产养殖面积约3.8万亩。
据悉,我区水域面积104.70平方公里,水资源丰富且适合淡水水生动物生长、繁殖,区渔业水产养殖总面积5088.50公顷,有水生动物近100种,是多种水生动物的“育幼所”,为花都水产养殖业提供了种质资源保障。而且,我区渔业基础设施完善,水产养殖技术先进,是广州市重要的鲜活水产品养殖区域。区内水域自然生长的鱼类有:罗非鱼、草鱼、鳙鱼、鲢鱼、鲶、乌鳢(生鱼)、泥鳅、日本鳗鲡、黄鳝、鲫、鲤、鲮、黄尾鲴、赤眼鳟(红眼鳟)、鳜、广东鲂(海鳊)、三角鲂、鳡、黄颡鱼、翘嘴鲌、胡子鲶等。据统计,我区渔业水产养殖经济品种已达60多种,其中名、特、优、新品种20多个。水产养殖主要品种为罗非鱼、草鱼、叉尾鮰、鲶及罗氏沼虾等,其中优质鱼类及特种养殖产量占总产量二分之一以上。观赏鱼养殖150多万尾,主要分布于炭步、赤坭、花山和花东镇,仍以池塘养殖或混养锦鲤、金鱼、血鹦鹉等品种。近年来,我区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品种,加快丰富区内的生物种属资源,如台湾泥鳅、鳄、澳洲淡水龙虾、彩虹鲷等。
花都水产养殖的生产、加工、种业、科研、网络销售平台等都有较好的基础。全区水产养殖面积接近7万亩,大中小型养殖场户众多,拥有明显的养殖基础优势,据统计,2017年全区水产品年交易量达到7.08万多吨,水产品交易额达到7.42亿元。区内有健全的水产种苗供应、水产品加工等企业,多年来集聚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技术优势。根据《广州市花都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2017年渔业经济总产值10.17亿元,其中渔业产值7.42亿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2.74亿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0.01亿元。花都区积极推进外向型渔业的发展,优先发展罗非鱼、鳜、台湾泥鳅及大宗淡水鱼类等优质、优势水产品养殖,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带。
品牌培育成果显著。花都是“广东省企业品牌建设先进示范区”,近年来,围绕增强现代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区积极引导企业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借助品牌开拓市场,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发挥雪球滚动效应,集聚创新驱动之力,做强主业、做优产业。加大投入区级财政资金,推进水产产业基地建设、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商标注册等工作,特色农产品品牌和“一村一品”规模化经营得到稳步发展,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实施健康养殖和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大力提升水产品品质。2017年全区现代渔业水产养殖品种30个,其中名特优新品种20多个。获得农业部健康示范场6个,农业部绿色食品1个,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面积达1800亩,省级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6个、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认证5个、市级水产科技示范户2户、区级水产科技示范基地2个。
据悉,为创建现代渔业产业园,我区编制渔业产业园规划,制定《广州市花都区现代渔业产业园创建方案》。根据《方案》,现代渔业产业园在功能定位上,立足花都区位条件、环境容量与资源承载力,确定“一心、两区、一带、多基地”的空间布局,统筹布局园区管理及水产产业的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打造区域产业竞争制高点。重点打造珠三角渔业科创与成果转化高地、渔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先导示范区、产业链加工集聚与融合发展先行区、珠三角渔业农旅一体化示范带、珠三角生态渔业样板基地。以广州禄仕食品有限公司、广东五龙岗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恒优水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优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实施“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工程”,重点发展淡水鱼养殖、观赏鱼养殖和立体生态种养,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多种模式率先试点,带动农户开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产业园将整合我区现有建设用地资源、渔业养殖和渔业精深加工的市场优势,打造“一心两区一带多基地”。全力打造现代渔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核心区、现代渔业商贸物流综合服务区、现代渔业生态农旅融合发展带、优质种苗繁育与新品种培育基地、标准化水产养殖与示范推广基地。通过细化行业分工,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此外,加强高校学研协同合作,区政府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全面合作,强化水产产业对接、政产学研协同,促进我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据悉,结合花都在珠三角发展的定位,我区将紧密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的有关要求,立足渔业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利益机制为中心任务,推动规模种养、加工转化、商贸物流、品牌营销、科技创新等协同发展,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实现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流通链整合与融合发展,力争到2021年,形成技术装备先进、资源要素聚集、经营规模适度、一二三产融合、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生态环境可持续和农业竞争力提升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格局,建成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通过创建现代渔业产业园,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有力促进产业园主导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带动产业园及周边地区调整升级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业产业链条,大幅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到2021年,产业园域内现代渔业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3.8万亩,渔业产业及产业链带动产值达6亿元。建立园区产业链、创新链、组织链、资金链、安全链等一体化的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新机制,让农民共享产业转型升级增值收益。建立以资本财产合作、或入园企业通过与基地农户、新型合作组织建立“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通过“企业+农户+优质种苗+技术支撑+互联网品牌示范”带动周边农户2000户以上,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平均水平20%以上,让农民充分分享产业园发展成果。
通讯员 阮嘉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安徽六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