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正文内容

安徽舒城:跑出县域经济“加速度”

admin7个月前 (09-26)产业新闻66

  舒城胜利精密生产车间(张向阳摄)

  这两年,来自江苏的客商郑嘉龙乘坐高铁频频往返于苏州和舒城之间,仅去年,他就往返了60余次。

  郑嘉龙是安徽胜利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所在的企业位于安徽省舒城县杭埠经济开发区。

  郑嘉龙忙碌的背后,是近两年舒城县发展县域经济、谋求产业转型升级的艰辛努力。

  从传统工业到智能制造,从食品加工到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转型升级,舒城县在打造县域经济版图过程中,着力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基础,聚人心,跑出了县域经济的“加速度”。

  2018年2月底,一则“舒城县经济开发区进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名单”的消息,在六安市舒城县不少人微信朋友圈中“刷屏”,点赞、叫好之声,不绝于耳。

  热切关注的背后,是舒城人对于县域经济转型升级、重振雄风的渴望。

  地处安徽中部、大别山东麓、合肥近郊的舒城县,曾有过辉煌的岁月,也曾有过落后于人的失落。

  历史上,舒城县因处于合肥去往桐城、安庆的必经路段,工业和商贸一度繁华,有着“皖西之光”的美誉。直至2002年,舒城县财政收入在全省县域财政收入中,排名第10,跻身安徽十强县之列。

  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然而,此后十年间,舒城的发展却一度落后,当年排名较为靠后的县却一一赶超。至2012年,舒城县财政收入已跌到全省县域财政收入排名第43位。

  “区位优越、交通制约现状、政治生态不优等是主因。”谈及发展落后的原因,舒城县县委书记金德元称,随着合安高速的开通,舒城县过去的交通优势逐渐失去,“而且道路破破烂烂,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

  和道路相似,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账较多,也严重制约了舒城县的发展。与此同时,政治生态不优导致一些干部作风不实、信心不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从“高地”变成“锅底”的现实,舒城怎么办?多年来逐渐失去的发展信心,如何重塑?面对周边县域经济赶超的势头,舒城如何竞争?

  “人的一生,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的只有那么几步。这几步走得如何,决定了人一生的命运。”对于城市发展来说,这句话同样适用。

  于舒城而言,回望历史,2013年是关键之年。

  这一年,在六安市委“绿色发展、融入合肥”的指示精神下,舒城县提出了“重振舒城雄风、再造舒城高地,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十年见成效”的战略目标,围绕“服务合肥、发展舒城、等高对接、全面融入”的战略定位,制定“大目标、大提升、大项目、大转变”的工作思路,谋划“金三角”和“绿三角”的发展布局,着力打造“六安的桥头堡,合肥的后花园”,就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几步。

  基础不牢,就夯实基础,打破发展瓶颈!

  从2013年开始,舒城县谋划实施了总投资105亿元的16项重点工程,涵盖交通运输、工业园区、城市建设、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方面管长远的基础性项目,促进基础设施的大提升。

  截至2017年底,累计完成投资280多亿元,其中政府性投资193亿元。

  通过交通“大提升”,舒城县形成以县城区为中心,分别向合肥、六安、安庆、万佛湖、三河5个方向的“一环五射”路网格局,实现了“八条通道连合肥”,城市发展通道被打开,为舒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作风不实、信心不足,就重拾信心、重振旗鼓!

  2013年,舒城县提出打造“廉洁舒城、效能舒城、平安舒城、活力舒城”,促进干部作风和社会风气大转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为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如今,通过重塑目标、重拾信心、重振旗鼓,“再造发展新高地,冲刺全省头部方阵”正成为全体舒城人的梦想。

  如果说完善基础设施、振奋精神是舒城人实现梦想的基础,那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舒城人朝着梦想迈进的坚实步伐。

  2万余平方米的厂房,行政管理人员、工人甚至加上保洁员,不超百人,却能运转自如;3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不见一人,一台台机器人穿梭其间,犹如科幻大片

  这一幕发生于沃特玛创新联盟舒城产业园,安徽沃特玛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的PACK厂内。该企业通过云数据处理,实现动力电池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每每让参观者惊叹不已。

  沃特玛新能源汽车项目,只是舒城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之一。

  事实上,多年来舒城县已形成了食品加工、童车童床、羽毛羽绒加工等传统产业。一批企业在市场中打响了品牌,有些产品也颇具知名度,却“满天星星不见月”,缺乏骨干型大企业。

  “比如童车童床,淘宝、天猫上的一些知名品牌,都是舒城造。”舒城县经信委主任翟恩东介绍,“这些企业虽然效益都不错,但由于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附加利润低,企业自身长不大,为全县工业发展带来的效益也不高。”

  因此,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谋求产业转型升级,成为舒城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不过,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县,虽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项目从哪儿来?过去“装进篮子都是菜”的招商引资模式,能否持续?

  根据麦肯锡研究,一个中心城市的发展适应“满则溢”的道理,中心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肯定周边有几个卫星城市供它承接转移。

  舒城恰恰毗邻合肥。面对合肥对周边越来越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舒城县“服务合肥、发展舒城、等高对接、全面融入”的战略定位逐渐清晰,面向合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合肥抓配套,完善配套引龙头的精准招商思路,也逐渐成形。

  同时,舒城县境内杭埠镇三面与合肥接壤,高速穿行而过,未来高铁站距其仅几公里,恰是舒城工业发展的“金三角”。

  有思路、有优势,经过努力,成果很快显现。舒城县瞄准合肥电子信息产业配套需求,引进了投资71亿元的联宝头部大供应商胜利精密。

  郑嘉龙也从此与舒城结缘。之后,在胜利精密的带动下,投资12亿元的中鑫模具产业园、投资10亿元的英力电子等又相继落户杭埠。

  截至目前,杭埠开发区已入驻电子信息企业30多家,配套企业70多家,总投资达300多亿元,基本形成了全产业链闭环。杭埠也先后被确定为安徽省电子产业集群专业镇、省智慧电子特色小镇。

  而随着计划总投资168亿元的沃特玛新能源汽车项目入驻杭埠开发区,构建骨干企业+配套厂商+技术平台发展模式,千亿元能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杭埠开发区逐渐形成。

  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三产服务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加快发展速度,舒城县创新园区合作模式,引进国内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商华夏幸福合作建设舒城产业新城。双方合作期限35年,计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投资260亿元,引进产业投资不少于1000亿元。

  通过打造产业高度聚集、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产业新城,舒城产业新城已逐渐成为华夏幸福在长江经济带的样板工程。

  “由于项目推进速度快,舒城产业新城在全国近百座新城中脱颖而出,已经成为华夏集团内部4个标杆区之一。”华夏幸福舒城产业新城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未来,华夏幸福将依托技能教育国际化、产学研用一体化、营商环境高效化、社交休闲便利化、公共服务同城化、金融服务全面化6大产业支撑平台,着力把舒城产业新城打造为“长江科技转化中枢,合肥文化休闲门户”。

  据舒城县招商局局长毛玲霞介绍,2013年以来,舒城全县落实招商引资项目235个,总投资达502亿元,实际到位投资327亿元,亿元以上项目207个。

  “过去对于一个县来说,招来一个亿元项目,已经很了不起了。”翟恩东介绍,“但如今舒城早已今非昔比。”据介绍,舒城县目前规上工业企业已达154家,超亿元企业78家,超10亿元企业为4家。

  大项目频频落地,也带动了舒城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2017年,舒城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速19.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57.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达116.6%,多项指标位居六安全市前列。

  “当前,舒城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已初具形状。”舒城县委书记金德元介绍,“舒城县杭埠开发区已形成了三大产业一座新城(即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华夏幸福建设的舒城产业新城)的大格局、大框架、大平台。”

  位于舒城县的安徽沃特玛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厂房内,机器人应用十分广泛(张向阳摄)

  “在舒城干事创业,给我蕞大的感觉就是暖心。”

  2016年4月28日,沃特玛创新联盟舒城产业园与舒城县正式签约,11月28日项目正式破土动工,仅仅8个月后,基本建成占地2100亩、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的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并很快投产。

  总投资168亿元,一期投资50多亿元的大项目,却能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次年投产,被不少企业家与参观者评价为“舒城速度”。

  “24小时保姆式”全程服务,“马上就办”、上门服务,“一站式”办结针对落户企业,舒城县对标合肥新站区、肥西县等地服务、环境等,为企业量身打造产业政策。

  在杭埠经济开发区办公楼二楼会议室内,两张悬挂在墙上的“2017年未完成重点工作任务盘点销号表”和“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盘点销号表”图表,引人注目。

  2017年10月,为加快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华夏幸福杭埠产业园、杭埠开发区重点工作等“三项重点工作”的快速推进,舒城县在杭埠开发区成立“三项重点工作”督查组(简称“三项办”)。

  “针对企业需要解决的急、难件,一一解决销号。”杭埠镇副镇长胡雪峰介绍,“每天一位相关部门领导坐镇三项办,协调办事。”

  “之所以选择在舒城产业新城投资,不仅是因为看中了这里雄厚的工业基础,更重要的是,我们看中了这里优越的区位优势、潜在的市场空间、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等综合因素。”深圳悠易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明说。

  波涛蓄势,起于涓滴;事业成败,在于人心。如今的舒城县,“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人人代表舒城形象”已深入人心,对于发展的迫切和渴望,已汇聚为舒城人的共识。

  人心凝聚,自然无坚不摧。通过5年发展,舒城县实现华丽转身,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9亿元,增速9 %;实现财政收入21亿元,增速27%;财政收入总量居六安市第1位,全省县域财政收入排名第28位,一年进8位

  与此同时,通过精准把握融资节奏和结构,多样化拓宽融资渠道,“过去5年,虽然舒城县办成了很多大事,但金融风险可控。”舒城县委书记金德元说。

  “刚刚过去的2017年正是舒城县战略目标中“五年大发展”的成果年,通过5年砥砺奋进,我们收获了初步的战果,找回了自信、重拾了信心。”金德元介绍。

  同时,舒城工业、杭埠现象也得到安徽省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肯定;全省开发区建设工作会把杭埠开发区作为观摩点;全省经信委主任会议,杭埠作为唯一乡镇级典范,在会上交流发言

  “过去5年成绩的取得,舒城全县干部磨掉了一层皮。”对此,舒城县委书记金德元坦言,未来五年,任务依然艰巨,“全县干部还要奋力担当,再次磨掉一层皮。”

  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摘下贫困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将杭埠打造成为千亿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真正打造“六安的桥头堡、合肥的后花园”未来舒城的发展蓝图令人振奋!

  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期望的成果不会唾手可得。

  舒城县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风吹雨打不动摇”的精神,苦干、实干、加油干,以前所未有的勇气与速度,不断朝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奋力再造舒城新高地,向全省头部方阵冲刺”的梦想迈进!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安徽六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安徽舒城:跑出县域经济“加速度”” 的相关文章

我市“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全力破解实体经济发展难题

我市“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全力破解实体经济发展难题

  我市积极主动做好为企服务“后半篇文章”,聚焦紧盯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和问题高发多发领域,提出解决方案。按照“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思路,坚持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督促相关单位开展专...

舒城牛大了:招商200多亿元!产业新城规划获批!合安高铁试运行时间敲定!

舒城牛大了:招商200多亿元!产业新城规划获批!合安高铁试运行时间敲定!

  杭埠产业新城云湖逸境一期项目规划方案获得正式批复。项目用地位于杭埠新城经三路以东,迎宾大道以南,项目总用地面积97183㎡,约合145.8亩   舒城县杭埠产业新城云...

舒城:县纪委监委“三维”发力监督护航优化营商环境

舒城:县纪委监委“三维”发力监督护航优化营商环境

  舒城:县纪委监委“三维”发力监督护航优化营商环境   信息来源: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9-11 09:17...

重磅!投资23亿元!占地80亩!舒城又一项目正式开工!

重磅!投资23亿元!占地80亩!舒城又一项目正式开工!

  原标题:重磅!投资2.3亿元!占地80亩!舒城又一项目正式开工!   近日,白色家电五金配套生产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由安徽弘莱格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投资规...

金融_六安头部生活门户网站

金融_六安头部生活门户网站

  近年来,邮储银行舒城县支行不断落实“职工之家”、“职工小家”建设要求,为员工创造良好、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着力打造“职工小家,温暖大家”的和谐氛围,让“职工之家”成为员工的“第二.....

舒城县新增两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舒城县新增两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近日,省工信厅公示了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舒城县安徽沃博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跨宇钢结构网架工程有限公司2家企业顺利入选,安徽英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顺利通过第三批国家级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