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正文内容

培训不少于1万人次!加快数字化转型进这87个园区

admin7个月前 (09-26)产业新闻26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培训不少于1万人次!加快数字化转型进这87个园区

  关于组织开展数字化转型进园区活动的通知

  为进一步发挥我省工业园区产业集聚优势,促进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工作要求,结合我省《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和支持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若干政策》(皖政办〔2023〕2号),我厅编制了《安徽省数字化转型进园区活动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现将《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园区对照《总体方案》编制本地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落实。

  安徽省数字化转型进园区活动总体方案

  11、安徽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2、安徽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3、合肥市经开区中德合作创新园

  14、合肥市经开区合肥智能科技园

  15、合肥巢湖市中科先进制造创新产业园

  16、合肥市包河区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

  17、合肥市瑶海区新鼎明创新创业基地

  18、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物联网科技产业园

  19、合肥市瑶海区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

  20、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

  22、安徽淮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7、安徽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2、宿州市灵璧县灵璧轴承产业园

  34、蚌埠市禹会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38、阜阳软件产业园(非工业园区)

  44、安徽明光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集中区

  47、滁州市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2、六安市华东(叶集)林木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园

  55、安徽六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9、安徽精细化工产业有机合成基地

  62、安徽马鞍山博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4、马鞍山慈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5、马鞍山郑蒲港新区现代产业园区

  74、安徽宣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8、安徽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5、安徽黄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7、黄山市徽州区徽州循环经济园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安徽六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培训不少于1万人次!加快数字化转型进这87个园区” 的相关文章

21个!2024年度安徽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拟认定名单公示

21个!2024年度安徽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拟认定名单公示

  根据《安徽省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皖经信中小企〔2023〕44号),经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荐、专家评审等程序,拟认定界首市动力电池制造及综合回收利用等21个集群为20...

六安金安经开区加快小微产业发展步伐

六安金安经开区加快小微产业发展步伐

  抓招商,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园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生命线工程”,多种招商方式有机结合,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招商推介活动,今年以来园区共有招商引资项目29个,其中洽谈项目1...

合肥经开区首家!合肥创新创业园获批安徽省青年创业园

合肥经开区首家!合肥创新创业园获批安徽省青年创业园

  近日,安徽省人社厅公布了2022年安徽青年创业园名单,经创业园自愿申报、各市推荐和第三方机构评审、实地核查等程序,全省共4家园区被认定为2022年安徽青年创业园,其中合肥经开区创新创业...

安徽六安拟建工程项目清单公布总投资约2606亿!

安徽六安拟建工程项目清单公布总投资约2606亿!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安徽六安拟建工程项目清单公布,总投资约26.06亿!...

投资13亿元的霍邱县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开工

投资13亿元的霍邱县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开工

  日前,霍邱县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占地400亩,总投资13亿元。   其中,一期工程占地140亩,规划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新建9栋标准化厂...

我市多举措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

我市多举措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

  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04户,居全省第7位。   健全培育机制。坚持梯次培育、动态管理,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打造具有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