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首位产业叶集家居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培育首位产业 叶集家居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7月5日,位于叶集经济开发区的科凡智造家居公司的车间里,技术人员正在安装调试自动封边机等机器设备,为即将到来的试生产做好充足准备。据了解,该公司是叶集区招商引资企业,投资5亿元、占地600亩,主攻家居全屋定制。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叶集把家居产业作为全区的首位产业,致力打造产业承接、展示交流、仓储物流、科技研发四大平台,把叶集建设成中国中部家居生产基地、板材制造基地和产品交易中心。2017年,引进家居产业31个,总投资11亿元。全区家居产业已达83家,家居产业集聚效应已经凸显。
目前,叶集区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园建成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已通过中国家具协会评审授牌,荣获中国家具行业年度“新兴产业基地示范奖”,成为安徽省头部家通过评审的新兴家具产业园区。
叶集木竹产业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借助大别山丰富的木材资源以及本地独特的区位优势,历经40年的磨砺,产品行销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区域影响力。全区现有木竹加工企业近2000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年木材加工量500万立方米、销售收入逾100亿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该区逐步由一个小集镇发展成为全国建筑模板之乡、华东蕞大木材集散地、安徽省林产业十强县区和全省30个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示范点之一。叶集区将推动产业转型,做大做强首位产业,写进了区委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并提出了以“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为方向,实现首位产业“双百亿”的发展目标,力争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家居产品制造基地。
突出首位产业招商。围绕木竹加工首位产业,出台首位产业大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绘制招商路线图,锁定目标企业,继续在家具全产业链开展招商,先后与曲美家居、科宝·博洛尼、湘福包装等家居企业对接走访。在家具生产制造集中的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继续派驻驻外招商分局,抽调精兵强将带队脱岗专职招商,3个分局人员已全部到岗到位。
目前,总投资2亿元的绿芝岛家居叶集园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广东耀东华装饰材料六安生产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年产10万吨高档家具漆生产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干粉砂浆生产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六安迪图智造家具生产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竹材料科技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家居博览中心项目已达成协议引资。
几年来,为将叶集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宣传出去,叶集区精心制作宣传PPT和宣传画册,由招商小分队带着宣传品多次南下广东,北上天津,东进上海、浙江,西入湖北等地,深入企业开展考察、交流、推介等活动。成功举办“百家名企进皖西”活动叶集专场、“中国实木定制家居行业优秀企业走进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基地——六安·叶集暨《全屋实木定制家居产品标准》启动会”、“中国中部家居产业高峰论坛暨六安科凡智造基地开工奠基仪式”及“叶集投资环境天津恳谈会”等宣传推介活动,使叶集的知晓度、美誉度不断扩大。
从开发区、经信委、国土局、住建局和招商局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项目服务协调小组,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方式,抓住项目引进、落地、建设、投产等关键环节,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见效。目前5个单位抽调人员已全部入驻开发区,分头服务各自联系的招商项目;继续推行区领导联系重点招商项目制度。3月5日,区委、区政府举办企业家代表座谈会暨招商引资推介会,对2018年区领导联系重点招商项目进行分解和说明。会后,区领导及时深入项目地,调研解决项目进展的困难和问题。目前,科凡智造、东盾刨花板、中建国际标准化厂房、中至信家居项目进展顺利。
今年以来,叶集区招商工作忙得不亦乐乎。科凡智造即将投产,东盾刨花板、红日家居、查里世家、世杰腾达等一批有影响有带动力的家居类企业相继落户叶集,首位产业招商实现开门红。2018年,叶集区力争新引进产业项目3个以上。全年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下一步,该区围绕木竹加工首位产业,完善“三库一图”,继续在家居全产业链招大引强。紧紧抓住当前沿海地区家具制造行业积极外迁的机遇,加大驻外招商和外出招商力度,扩大叶集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大对重点线索项目的跟进和攻坚力度,抢抓家具产业转移时间节点,制定精准对接计划,“一企一策”开展精准招商;加大签约项目入库率,督催已签约项目抓紧完成项目注册、备案等相关工作,尽快纳入省市项目库;加快落地项目建设进度,科学调度已开工项目,倒排工期,力争实现早投产。
进一步完善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园配套建设,完善园区公共服务配套;配套建设家居行业检测中心、物流中心和家居展览中心,加快化工园区建设,配套家居行业上下游产业,增强园区要素集聚能力。加大园区土地收储和土地指标报批争取力度,加快中小企业孵化园续建进度。探索建立产业引导基金,鼓励对首位产业项目和重大项目进行股权投资。建立完善区级人力资源市场,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用工对接活动,解决用工难题。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加强银企对接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余尚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安徽六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