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高新区:“管委会+公司”试点改革走深走实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高新区统筹推进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改革创新任务,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结合园区实际,细化工作举措,扎实推进高新区“管委+公司”改革,不断激发高新区发展活力。
持续加大赋权增能。结合园区实际承载能力,从需求侧出发优化供给侧,围绕企业落地需求和全生命周期各环节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和赋权目录清单,对企业高频办理事项应赋尽赋,2023年围绕新增赋权13项,加快赋权事项承接,捋顺“放”与“接”的关系,将涉及园区建设发展的9个部门31项行政审批权限归集在高新区政务分中心办理,实行审批副章、“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同时引入社会中介和水电路气网等企业实际需要,打造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办事不出园区。
平台公司稳步发展。推行“管委会+公司”改革,推动高新投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通过控股方式先后成立市场化子公司6个,划转省级裕科创新孵化器,形成了“一体七翼”式的战略布局。聚焦园区开发建设、资产运营、双招双引、科创投资、企业孵化等领域,有序划转优质资产、代建项目、盘活僵尸企业、处置闲置用地、融资授信等工作,代建格仕尼家电产业园项目、收购盘活佳安科技项目,收购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与农商行、交通银行等合作,获得授信4.2亿元,形成“投、融、建、管”市场化运营,着力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找到公司收益平衡点,逐步实现固定流量增值,撬动更多收益,链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好基金撬动作用,与松江国投合作设立“吉六零松裕基金”5亿元,与博泰车联网科技公司、中安资本、安徽省铁路发展基金合作设立专项基金4亿元,开启“基金招商”创新模式,以投促引、以投培优,推动科创企业和资本市场有效对接,增强园区平台融资“造血”能力。“管委会+公司”改革试点被省委编办纳入改革十大典型案例。
打通人才交流通道。今年开展“助企招才”、“助企招工”专项活动,落实“政录企用”计划,招考30名人才进入到高新区规模以上、主导产业、亩均税收靠前的重点制造业企业工作,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向全省引进6名高层次人才,向全市事业单位遴选2名优秀人才;市、区两级选派7名挂职干部到高新区挂职,挂任班子成员和招商(安商)专员;通过“政录企用”、招考高层次人才引进、事业单位遴选等方式,不断充实经济类、招商类、规划类、建设类等专业化人员,培育打造“四懂三会”式干部,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和动能。
版权声明:本文由安徽六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