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这十年:工业强市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六安工业克难前进、转型提升的关键十年。面对在全省总量偏下、人均靠后的“六安之痛”和工业实力不强这个“痛中之痛”,我市深入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建设,锚定争先进位目标,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着力壮强工业骨骼,工业经济发展实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9月2日,“六安这十年”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工业强市篇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
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2020、2021连续两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
2021年,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是2012年的1.48倍,占全省比重提升至4%、较2012年提升1个百分点。
我市大力发展装备制造、铁基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健康、建筑材料、新能源等“5+1”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以应流集团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80亿元
◈以六安钢铁控股集团为龙头的铁基材料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70亿元
◈以迎驾集团为龙头的食品健康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40亿元
◈以精卓光显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50亿元
◈以长江精工为龙头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产值突破400亿元
◈以明天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布局,产值突破100亿元
大力推进工业企业递次纳规专项行动,健全投产项目转化和成长企业培育双擎机制,推动企业入规、壮大企业规模。
2021年,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088户。
◈六安钢铁控股集团产值达181亿元,位列安徽省民营企业“营收百强”第3位,我市实现百亿企业零突破
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引导中小企业专于主业、精于管理、特于产品、新于创造,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3家。
牢固树立“投资为纲、项目为王”理念,坚持顶格抓招商引资、顶格抓项目推进,出台《关于实施重点工业项目“积树成林”工程的通知》,用植树造林的理念,培植“工业树”,育护“产业林”。推动要素资源向项目集聚,工业项目向开发园区集中。三年来,共落地工业项目759个,完成投资1091.6亿元,三年平均落地项目数和投资额分别是2018年的1.7倍和1.8倍。
2021年,“积树成林”项目库79个项目转化为规上工业企业,是2018年的4.6倍。中晟球团、雅迪机车、五洲新春、英力电子、春兴精工、高迪循环、东盾木业、中财管道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
形成以合六经济走廊为主轴、以霍邱、霍山、舒城为重要节点的“六”字型空间发展布局,打造以八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为主体的工业发展主阵地。合六经济走廊规上工业企业增至814家,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提升33.1个百分点。
出台《关于加快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打造返乡创业升级版,累计建成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园43个,建成标准化厂房511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1305户,解决就业3.8万人。
推动“5G+工业互联网”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3366个,实施“5G+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26个,培育5G+智慧应用示范企业9个。
◈瀚海新材料5G+数字工厂入选全省“5G+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应用
◈长江精工“项目全周期管理APP应用”获国家级工业互联网领域优秀解决方案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增至64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增至22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增至36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增至17家,省级智能工厂增至9家,省级首台套装备增至44项,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实现零突破。2021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2%,是2012年的4倍。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展望未来,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主战略,大力实施“3210”产业培育计划,为实现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积蓄更强动能,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紧急提醒:途经济广高速徐集服务区,请立即主动报备!
➠六安正式上线!应检尽检、不漏一人!
➠2022年度六安市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专业测试2岗位入围体检人员名单公示及资格复审的通知
➠封闭解除!六安这条道路放行通车!
承办 /市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安徽六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